人们在问:为什么总是在刺激消费?
消费并不是刺激起来的,孟晚舟在加拿大的房产占地面积1858平方米,对穷人来说是个梦,对她来说不过是点了一份战斧牛排,小钱。
这就是个问题,既然消费的函数是收入,年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不达预期,年年出台五花八门的刺激政策,效果并不好,为什么不能直接提高居民收入?
先看看消费刺激政策的市场反应:
202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0.2%,是一个非常弱的数据;2024年《报告》设定消费者价格指数3%,实际完成还是0.2%,差了15倍,2025年计划目标向下调整到2%,但1-5月同比反而比下降了0.1%;小半年过去了,已经不存在政策效力滞后的问题,原因是什么?
展开剩余60%专家一致认为钱没有流到主要消费群体手中,单纯的刺激已经带动不起来消费升级。
事实上。宏观文件也在考虑直接提高居民收入。
体制内已经开始涨工资了,也有一定的力度,如管理岗位一级管理人员月工资从 11000 元提至 12000 元,每月提高了1000元;宏观文件也考虑到了体制外的城乡居民,他们是一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,也是拉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主力军,2025 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从 123 元 / 月提高至 143 元 / 月,每月提升了20元,覆盖全国约 8500 万农村参保老人。
宏观文件能不能把消费者价格指数拉上去吗?
可能性不大,为什么?
因为居民收入与财富增长的不平衡是一个巨大的量级,借黄奇帆的说法推算,每年至少要补12万亿的居民收入,这相当于全年财政总收入的40%,钱流到了财政,财政能让70%以上的收入流到居民口袋里吗?到底有多少能用于民生,有的说法是53%,有的说法是20%,因为在众多重大开支中,仅行政管理性开支就占到了40%。
另外,税率已经到顶,每年12万亿的直接收入又从哪来,是不是很难?
发布于:江苏省新宝策略-新宝策略官网-深圳配资门户-配资炒股网站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